中国奶茶红遍美国,老外竟直接吞“波霸”?-热潮来
没有一杯奶茶撩不到的妹,如果有,那就两杯我有一段情。衣服可以白试100件,奶茶必须顺一杯回家。
在网红奶茶爆火的今天,不仅中国人嗜茶如命,可以为了一杯心爱的奶茶排三小时的队,甚至这股中国奶茶的风暴还火出了东亚文化圈,席卷到了北美,老外都直呼好喝,连美国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都欲罢不能!
是的,你绝对不会想到,国内开遍大街小巷的奶茶店,在纽约竟然火到排队!
拿在美国最流行的coco奶茶来说上海华宇,在地图APP上搜索Coco Fresh Tea& Juice(Coco鲜茶果汁)注销qq秀,纽约就能搜到13家。第五大道附近的一家Coco奶茶,即使是在晚上8、9点,这里也不乏顾客排队点单江南案 ,而且客人大部分还都是外国人。
(纽约第五大道上的Coco奶茶)
而在纽约街头,当地人也会为了“网红”美食而排队,不少奶茶店在美国的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爆红后,还引起了其他国家游客的注意。同时,在人流如织的纽约中央车站,你也能看到不少绑着脏辫的美国女孩拿着奶茶包装杯,一边拿着吸管去戳躲在底下的“珍珠”大梁山啤酒,一边赶路。
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带街区曾是美剧《老友记》的拍摄地,不少《老友记》迷还记得莫妮卡他们在“Central Perk”咖啡馆里人手一杯咖啡度过的欢乐时光。然而现在在格林威治村的Waverly Place大道上,却出现了星巴克里空无一人,但在星巴克对面的boba Guys奶茶店却排起长队的奇景。
《纽约时报》也因此发表了标题为《珍珠奶茶,挚爱小众走向美国主流》的专栏文章,中国新式奶茶俨然已成为美国年轻人的新时尚。
当然,作为一个有咖啡传统的国家,对奶茶这种中国舶来品,美国人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新奇到慢慢接受的过程,就像把美式橄榄球引入欧洲,把《星际迷航》介绍给星战粉丝一样。对于最先登陆北美的代表,珍珠奶茶,美国人就不知道珍珠是可以嚼的,而是直接吞食,令人啼笑皆非。
一家奶茶店的老板Lamb就表示,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喜欢上奶茶中的“波霸”,也就是我们说的“珍珠”,这是一种用木薯做成的凝胶状的食材,非常有嚼劲。她说:“刚开始,人们有点害怕这种东西翁源东华山。他们会先尝上一小口,赞叹一句。接着又尝一小口,然后开始细细品味。慢慢的昌黎一中,人们就渐渐喜欢上了‘波霸’。”
现在,虽然中国新式奶茶的规模还不能和北美老牌饮品巨头星巴克、唐恩都乐(Dunkin Donuts)相比,但是已经逐渐获得了很多美国人民的喜爱,高端连锁奶茶店Boba Guys Inc的创始人Bin Chen在接受 Quartz 采访时就坦言:“跟咖啡相比情义无价原唱,奶茶的变化和品种更多。而且茶中的咖啡因吸收比咖啡中的要慢,一些人更习惯于喝奶茶江泽飞。”
怎么样,看到中国的奶茶火到了美国,小伙伴们有没有和兔哥一样心里不由生出一种微妙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呢?虽然我们的电影挡不住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但是面对中国奶茶的诱惑,老外也得败下阵来,真正的美食无论中外!
中国新式茶饮火到海外,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了当前茶饮市场的火热,低门槛和高利润让新式茶饮成为了一个井喷的风口。小伙伴们是否也摩拳擦掌,渴望拥有一家自己的奶茶店呢恒顺众晟?
据美国之音(VOA)报道,相比二三十年前的美国,特别是南加利福尼亚洲,今天的亚裔青年具有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亚裔青年中不断上涨的自豪感与独特的文化定位使他们在美国生活地如鱼得水。
每天晚上9点钟以后,工厂茶吧(Factory Tea Bar)都成为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根据地”。顾名思义,茶吧不提供任何酒精饮品,只提供甜茶,加入冰块、牛奶及从台湾进口木薯粉制作的“波霸珍珠”。
一位名叫蒂芬妮·波特(Tiffany Porter)的华裔解释:“‘波霸珍珠’是亚裔所特有的食品,如果你想体验亚式的舒爽饼干龟,你可以去卖波霸珍珠奶茶的地方。”
华裔社会学家奥利弗·王(Oliver Wang三请樊梨花, 音译)称今天的亚裔青年被认为是“波霸的一代”。他称,“波霸的一代”包括过去20多年的亚裔青年,甚至也包括他这一代。奥利弗·王今年40多岁。
王先生认为,过去二三十年,南加州的亚裔生活变化很大。“我小时候,亚裔在美国总有一种无形感。我们在学术方面成就突出,但在大学或社区内部文化层次结构中,亚裔文化并没有那么重要。而过去二三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说。
在当地乃至全国电视节目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在王先生看来,美国社会对亚裔存在的刻板印象也逐渐消失,现在的潮流是:更多的亚裔寻求机会定义自身,比如华裔说唱歌手兼喜剧演员“方氏兄弟”。
南加州的“波霸文化”不但包括华裔,也包括来自亚洲其它国家的亚裔。印尼裔美国人丽娜·姚瑞(Lina Yaori, 音译)也喜欢在波霸奶茶店参加社交活动。她说:“我们喜欢放松,喜欢聊天,也喜欢在这里喝点东西。”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咨询,李亚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热潮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