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为什么怨气这么重?-北猫侠
点手指上面 看精彩下集
中国妈妈常常充满怒气和怨气。
某相亲节目上来过的外国男嘉宾,不止一位提到:“听说中国女人脾气比较大……”
很多中国妈妈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有一个妈妈说,她小区里有许多外国妈妈,生娃一生就是一窝,出来散步时,大的牵着小的,小的推着更小的。可是,她们脸上并无中国妈妈那种心力交瘁、苦大仇深才子骂小花,无论身旁有多少孩子,都是一脸的岁月静好。
为什么中国妈妈满腹怒气和怨气?
原因有三:婆婆越位,丈夫缺位,自己错位。
一
婆婆越位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一个大家庭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幸福的家庭,核心通常是丈夫和妻子,次级是子女,再次是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家庭不睦的最常见原因吉原哀歌,就是婆婆越位。没有界限感的婆婆,巨婴癌细胞扩散的丈夫,一个家庭只要有这两种人,必然一团浆糊。
我相信每一个婆婆的每一次越位都没有恶意,都是为了儿孙好贝蒙斯坦。只是这社会变化太快,她们实在跟不上。媳妇们秉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三观,婆婆们很多却停留在农业时代。婆媳之间的人生观念、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存在巨大鸿沟,意见分歧成为常态。这时候一级军士长,丈夫如果不是双面胶,而是搅屎棍,那本就乌云阵阵的家庭必将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二
丈夫缺位
与婆婆越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丈夫缺位。
有一类男人在老婆面前当起了“隐帝”,动不动就“嫌”妻“凉”母玩消失。不管是应酬还是娱乐,或者跟三五朋友喝酒打牌,反正隔三差五总有下班不回家的理由。家,沦为了旅馆。
这种男人,跟朋友谈笑风生、殷勤热情,跟老婆却无言以对、冷若冰霜。有点矛盾就变脸,出现问题就逃避,顾左右而言他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庞贝氏症,不接电话,信息也不回。别说卿卿我我,话都说不了几句。
好不容易回到家,一脸冷漠的表情,一口冰冷的话语,一副不理不睬的态度,你好心好意问他问题,他说“烦”!在这种男人的冷暴力之下,很多乐观开朗的好姑娘,都快患上抑郁症。
还有些爸爸上个班就觉得自己特伟大,每个月按时交钱就觉得尽到了责任。老婆不是家务养娃机器,老公也不是赚钱机器,一张工资卡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中国妈妈已经走向社会,而中国爸爸却没有回归家庭。社会需要妈妈做职场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妈妈做全职太太。妈妈既要满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们骨子里对传统女性的认知。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代!
三
自身错位
婆婆越位、丈夫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妈妈自身的错位!
家庭的不和谐,婚姻的不稳定,使妈妈们对家庭的依赖、对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妈妈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军奋战的妈妈,曹婴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从而不自觉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一些妈妈教育孩子分外严格,主要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起居,辅导孩子功课。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一点身体不舒服,对她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关爱太过,就成了束缚骊姬传奇。任何一个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个摄像头一样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当妈妈的眼里只有孩子时,紧盯的目光会让孩子觉得如芒在背。缺乏人生广度和厚度的妈妈,所说的话老生常谈,所做的事一成不变,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让孩子觉得无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令孩子生厌,甚至感到“窒息”。
一个妈妈,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找到了自我认同感,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的妈妈,拥有事业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环,积蓄足够的能量,才能够抵御生活的种种暴击。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却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现在幸福吗?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妈妈幸福了,孩子就幸福三伏贴配方。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四
各就各位
让丈夫归位,不能只靠妻子的呐喊。因为妻子的一声声呐喊,会被丈夫理解为一次次抱怨,其结果,只能造成夫妻之间更大的隔阂和仇视。
如果这个社会看不起奶爸,如果衡量一个男人成不成功奋起吧狐狸精,就看他钱多不多、官大不大,从来不看他夫妻关系是不是融洽,亲子关系是不是密切,那么嘴皮磨破了、喉咙说干了死神m200,男人也不会回家。
概而言之,一个幸福的家庭死亡循环,必须是一个边界清晰、职责分明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王均瑶妻子,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干好分内的事,绝不越俎代庖,也不敷衍搪塞回到白垩纪。关系简单了,问题就少了。
想对北猫侠说的话,留言告诉我吧!